欢迎访问农副产品打假网!

守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时间:2022-05-01 07:28:58作者:佚名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攥起一把能出油,插根筷子能发芽”。一直以来,人们都这样描述黑土地的肥沃,称其为“耕地中的大熊猫”。

  东北地区是世界黑土带之一,作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他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为黑土立法、加强黑土监测、设立“田长制”、秸秆还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增施有机肥农家肥……面对不断退化的黑土地,黑龙江省正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守好大粮仓的“命脉”。

  让黑土保护机制“长牙齿”

  农田不仅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黑龙江省是黑土地大省,面积占全国黑土地面积的45.7%,其中典型黑土耕地面积占东北典型黑土耕地总面积的56.1%。

  如何建立黑土地长效保护机制?依法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2021年12月23日,《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获得通过,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黑龙江以2亿多亩耕地为基数,按照每10万亩耕地设置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统筹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点2480个。

  为保护利用好黑土,今年黑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5+2”七级田长的责任分工体系,以确保黑土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

  面对不断退化的黑土地,近年来,黑龙江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把耕地保护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用“长牙齿”措施保护每一寸耕地。

  为黑土地“加油”

  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地力。

  在以水田为主的三江平原,秋收之时,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都会组织收割机配齐抛撒器,直接把秸秆粉碎成10厘米左右还田,再进行20厘米至22厘米的深翻作业,翻地施尿素加速秸秆腐烂速度,补充秸秆腐烂过程中消耗的氮素。

  近年来,黑龙江省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积温带,探索形成以秸秆翻埋还田、秸秆覆盖免耕等为主的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和以水稻秸秆翻埋、旋耕和原茬打浆还田为主的“三江模式”。这两种模式被列为全国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

  合理耕地轮作,有效“藏粮于地”。

  黑龙江省绥棱县向荣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去年种了7000余亩玉米,今年轮作改种大豆。合作社负责人刘峰说,轮作有利于保护黑土地,减少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今年,黑龙江省耕地轮作试点面积达1500万亩。

  去年黑龙江省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010万亩,总投资128.1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156万亩和27.95亿元,建设任务和投资均大幅增长。到今年底,黑龙江省将建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截至去年底,黑龙江省全省耕地质量等级3.46等,高出东北黑土区0.13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

  黑土地“增绿”农民增收

  阳春四月,黑土地乍暖还寒。黑龙江省望奎县东郊镇厢兰五村村民周海开着电瓶车来到粪污收集点,将一车牛粪用铁锹铲进干粪池里。他说,没想到以前没人要、让人犯愁的“臭大粪”又“吃香了”。

  望奎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股负责人那宏宇说,通过粪肥还田,推动农作物种植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助力传统农业提档升级。

  绿色种植既保护了土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品质,又加快了农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

  黑龙江省绥棱县四海店镇董氏天华农场的2万亩土地,全部施用农家肥,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农场提供农家肥,我们按照有机标准种植,他们以高价回收农产品,每亩地多收入二三百元。”在董氏天华农场种了8年地的种粮大户李海滨说。

  在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和减少农药化肥用量的同时,一些新型经营主体转变旧观念,增强市场意识,瞄准有效需求。

  去年,黑龙江省肇东市尚家镇尚家村种植6000亩鲜食玉米。村党支部书记孙焕文说,按照绿色种植,每穗鲜食玉米卖1.5元,每亩利润在1200元到1500元之间,与普通玉米相比利润大幅增加。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加强黑土保护,绿色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截至去年底,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8800万亩,为中国饭碗提供了更多绿色、优质“黑龙江粮”。(新华社记者 刘伟 王春雨 王建 参与记者黄腾 侯鸣)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nydt/nydtsn/202204/t20220422_82929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推荐内容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副产品打假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