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庄严) 记者近日从省民族宗教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全省19个民族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74元,比2000年增长7.59倍,全省民族乡人均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超全省平均水平。
1998年以来,我省开展省直单位和经济发达县(市、区)挂钩帮扶民族乡工作,此后的25年,我省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如今挂钩帮扶民族乡工作已从19个民族乡延伸到民族乡之外的432个民族村,实现挂钩帮扶工作全覆盖。
我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完善挂钩帮扶机制、助力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和改善人居环境,带动民族乡村走出一条区域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富美振兴之路。25年来,我省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各挂钩帮扶单位累计投入资金10.28亿元,完成建设项目2082个,支持打造“青水畲寨”“虎头牌水蜜桃”“乌米饭”“溪塔刺葡萄”等品牌,带动民族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吸引社会各界资源持续投入,助力民族乡村培育经济增长点。
附件下载: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8月27日,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北京会见瑞士联邦议会联邦...
8月26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在北京人民大会...
大会启动 8月21—22日,第十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暨陕西(...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率调研组...
8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