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全呼市的人都快出来了”“8车道堵满了人”……元旦假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跨年活动的网络梗火了。
数据显示,165万人次参加跨年活动,相当于全市近5成的人口总量;3天假日,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35.35万人次,同比增长205.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91亿元,同比增长336%。
有“塞外青城”美誉的呼和浩特市气候寒冷,冬天属于消费淡季,然而今年元旦假期却一反常态,跨年夜里近乎半个城市的人都出动了,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实现数倍增长。
2023年12月31日,市民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观看演出。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以往过元旦,比较冷清,想消费也没什么去处。”市民刘君雷说,“今年跨年活动精彩纷呈,而且地铁通宵运营,各方面保障到位,不用担心玩晚了回不了家,肯定要走出家门热闹热闹。”
正如这位市民所说,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营造出新的消费场景,带动了呼和浩特元旦假日经济的爆发式增长。为迎接元旦假期,呼和浩特市早早给城市景观装扮上灯笼、彩灯,大街小巷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犹如一个梦幻世界。跨年活动则全城开花,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商圈、旅游村庄、工业园区等纷纷推出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其中,市新华广场上轮番上演音乐会、灯光秀和烟花秀,高峰时吸引了十几万人集聚广场,场面热闹非凡。
记者在各大商圈、烧烤街区发现,到处人头攒动,商场24小时不打烊,餐饮店一座难求,就连街边摊上的糖葫芦都被抢购一空。呼和浩特市商务局局长王保平表示,打造消费新场景,找准市民和游客的消费点,潜力就能激发出来。
融合传统文化元素,贴近年轻群体,是当地元旦假日经济出圈的另一原因。假日期间,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人潮涌动,明清古建与现代灯光交相辉映,年味儿分外浓郁。观看“千秋昭君塞上情”沉浸式街景演出、敲响跨年钟声祈福、品尝新年第一杯奶茶……通过文创赋能,古老街道焕发时尚新活力。
在塞上老街,记者看到不少年轻人在专业摄影师的镜头下定格新年的幸福瞬间。“一套旅拍写真几百块,虽然有点小贵,但能边逛边拍,体验特别棒。”外地游客张彤说。
赛罕区小草公园的龙年国潮花灯展,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花灯中,成为元旦假期国潮爱好者的另一打卡胜地。“这些花灯不仅审美在线,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神话,孩子特别喜欢。”市民张展鹏说,花灯展上还有很多美食、手工艺品摊位,满足一家人吃好玩好的消费需求。
“冰雪运动是当下年轻群体的生活新风尚。”呼和浩特市马鬃山滑雪场总经理张小程介绍,对此滑雪场创新产品和服务,在元旦假期推出电音节、脱口秀及相声表演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元旦假期共接待游客6000多人次。
2023年12月29日,市民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小草公园游玩。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工业旅游、文博进商场等新消费业态的开拓,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元旦假日经济的火爆。新年第一天,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伊利生产厂区里,不断有游客进来。游客走在参观通道里,隔着玻璃能看到乳制品生产的每一步。“一直很好奇平时喝的牛奶、奶粉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市民程桂冬说。
此外,假日经济的火爆出圈,还离不开城市营商软环境的支撑。元旦假期,为了方便广大市民出行,呼和浩特市的地铁在跨年夜通宵运营,公交车延长运营时间,各个活动场所周边的公厕也都延长开放时间;公安、消防、城管、供电、环卫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守护在现场,保障了假日大型活动的安全底线。
“这是一场城市与市民、游客双向奔赴的假日狂欢。”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金磊表示,接下来呼和浩特将持续创设消费新场景,催生消费新业态,将这波“流量”变“留量”,推进常态化促消费活动取得新成效。(记者刘伟、安路蒙、王春燕)
苏梦7号为早熟小果型西瓜杂交一代种。其植株生长势中等,主...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张溪社区的西湖村,依傍牛首山,紧邻云...
为积极贯彻落实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的要求,江苏省南通外向型农...
炎炎夏日,正是芦稷上市时。在江苏省南通市启海地区农村的宅...
2024年以来,江苏省兴化市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
景点介绍九真山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永安街境内,属江汉平...